楞严经讲解266:多淫是会令人欲火焚身,令人于生时为迷愚之人,死后就堕焚烧地狱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(前24圣)-17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q0525gyesq4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(前二十四圣) 17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本性空故,非作故空,无能无所,是为第一义大空。诸位!第一义大空出在二种经典:一、出自《大般若经》,《大般若经》;二、出自《中论》,这二本统统在讲第一义大空。《大般若经》,《大般若经》就是讲第一义大空;再来就是《中论》,《中论》也是讲第一义大空。菩萨通达此故,是故于涅盘、生死,不取不舍。是即于空深达实相。诸位!一定要证空,才有办法深达实相。此即为大乘之“苦”与“空”义。
“恒沙如来秘密法门”:诸佛之无上乘第一义深奥法门。以此诸法门非诸陋智、劣根所能闻能解,且非器不传、无信不说,非器就是非根器,你就是不是那种根器的;那么无信,就是无信心的也不说。在座诸位!说法的人,一定要把持这几个:说法不对机,或者是说给没有信心的人。对不对?故称为“秘密”。有一次我到一个居士家,那是很早以前了,到居士家。那居士家,他的老婆很虔诚,可是他的儿子他就不信佛,他说:师父啊!我这个儿子二、三十岁了,您看,都不成材,师父!您跟他说法几句。我一句话都不说,他从来就不信佛,你怎么说呢?从哪里讲起呢?对不对?当然这是很早的事,以前的事了。就是说:要讲经说法,或者是开示,要看时间跟空间,不是说每一个人让你去讲几句,他就会有因缘的,他一点诚心、一点信心都没有,你怎么把佛法传达出去呢?对不对?法是用求的,不是用卖的,也不是用推销的呢!要记住佛的……讲经说法一定要得体。所以,太多人就说:我家里某某人不信佛,希望法师到我家,讲给我家的某某人听!对不对?那你想想看,与其你这样去度一个,他又没信心的,不如来度无量无边众生,用那个时间跟空间。对不对?学过会计的人都知道,对不对?要有成本会计啊!对不对?要够成本啊,我花了二个钟头,你一句都听不进去,不如我花了二个钟头,去讲给好几万个人大场面,可以度无量无边的众生。
所以因为你们没有登台当法师,不了解,有很多人都希望他家里学佛;可是,没有那个善根,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,真的没有办法!没菜根、没善根、没菩提根、佛根,一点根都没有,一点根都没有,那真的没办法了!像我们信佛,是谁来鼓励我们?没有!我们进去大学的时候,人家说:哎呀!你要不要参加佛学社啊?我以前对哲学有兴趣,我说:那佛学跟哲学有没有相关呢?那么,这个林社长;这个社长也是姓林,他就说:有有有!有关系!我因为有这样的兴趣,对哲学有兴趣,然后引导,后来再听这些教授,或者法师来大学演讲,才恍然大悟说,佛法原来比这个哲学更了不起、更究竟、更彻底!要不然我们这样子的脑筋里面,这么高的智商也能够分辨啊,又念过物理的,对不对?又念过这个甲组的,要骗我们的也没那么容易!对不对?值得,这个真理是值得你一直推敲、推论,值得你去倾心的去理解:嗯!讲得很好!这确实很有理性,我们才会去信奉的,才会来信奉的。但是我跟其他的宗教,怎么样就是没有缘,没有缘。因为在大学里面,也有一些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一贯道的,统统有,什么宗教都有,那我们尊重;可是,他怎么讲那个道理,我们就是没办法接受!所以每一个人的因缘、根器都不一样,宿世的因缘不一样。
“得无所畏”:如来有四无所畏。以富楼那代佛宣说正法,作大师子吼,故亦得佛德之一分。如来四无所畏为:一、漏尽无所畏,二、一切智无所畏,三、说障道无所畏,四、说尽苦道无所畏。以无所畏,犹如师子,故说法自在。这个我们在圆瑛法师的《讲义》也解释过了。(四无所畏梵语 catva^ri vais/a^radya^ni,巴利语 catta^rivesa^rajja^ni。谓佛菩萨说法时具有四种无所惧畏之自信,而勇猛安稳。又作四无畏。
一,佛之四无所畏(梵 catva^ri tatha^gatasya vais/a^radya^ni),为十八不共法之一科。据增一阿含经卷十九、卷四十二等载,即:(一)诸法现等觉无畏(梵 sarva-dharma^bhisam!bodhi-vais/a^radya),又作一切智无所畏、正等觉无畏、等觉无畏。谓对于诸法皆觉知,住于正见无所屈伏,具无所怖畏之自信。(二)一切漏尽智无畏(梵 sarva^srava-ks!aya-jn~a^na-vais/a^radya),又作漏永尽无畏、漏尽无所畏、漏尽无畏。谓断尽一切烦恼而无外难怖畏。(三)障法不虚决定授记无畏(梵antara^yika-dharma^nanyatha^tva-nis/cita-vya^karaN!a-vais/a^radya),又作说障法无畏、说障道无所畏、障法无畏。谓阐示修行障碍之法,并对任何非难皆无所怖畏。(四)为证一切具足出道如性无畏(梵 sarva-sam!pad-adhigama^yanairya^N!ika-pratipat-tatha^tva-vais/a^radya),又作说出道无畏、说尽苦道无所畏、出苦道无畏。即宣说出离之道而无所怖畏。有关四无畏之体性,依俱舍论卷二十七载:(一)正等觉无畏,以十智为性,与十力中之第一处非处智力同体。(二)漏永尽无畏,以十智中苦、集、道、他心等四智以外之六智为性,与十力中之第十漏尽智力同体。(三)说障法无畏,以道、灭等二智以外之八智为性,与十力中之第二业异熟智力同体。(四)说出道无畏,以灭智以外之九智为性,与十力中之第七遍趣行智力同体。另据顺正理论卷七十五载,四无所畏中,前二者显示佛自利之圆德,一为智德,二为断德;后二者显示佛利他之圆德,一为修断德,二为修智德。(大智度论卷二、成实论卷一、杂阿毗昙心论卷六、瑜伽师地论卷五十、大乘义章卷十九、说无垢称经疏卷二本)
二,菩萨之四无所畏(梵 bodhisattva^na^m! catva^ri vais/a^radya^ni)。据大智度论卷五、大乘义章卷十一等载,即:(一)闻陀罗尼,受持演说其义得无所畏(梵dha^rani^-s/rutodgrahaN!a^rtha-nirdes/a-vais/a^radya),又作能持无所畏、总持无所畏、总持不忘说法无畏、闻法不忘失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、一切闻能持故得诸陀罗尼,故常忆念不忘,故众中说法无所畏。谓菩萨能忆念教法,持之不忘,故于众中说法时,对所说之义理,具有无所怖畏之自信。(二)由证无我恼乱他相现行,俱生不通达威仪路三业清净大守护成就无畏,又作知根无所畏、尽知法药及知众生根欲性心说法无所畏、一切众生诸根利钝随其所应而为说法,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、知一切众生欲解脱因缘,诸根利钝,随其所应而为说法,故菩萨在大众中说法无所畏。谓了知众生根性之利钝,施与相应之说法,于此具有无所怖畏之自信。(三)常持法而不忘失,毕竟通达慧方便救度有情,见欢喜净诸障难无畏(梵sadodgr!hi^ta-dharma^vismaraN!a-prajn~opa^ya-nis!t!ha^gata-sattva-nista^raN!a-prasa^da-sam!dars/ana-s/ubha^nantara^yika-vais/a^radya),又作答报无所畏、善能问答说法无畏、答法无所畏、以言词应答酬报其所问世无所畏、居一切众生听受,问难应能随意如法而答,故于众中诸法无所畏、不见若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,有来难问,令我不能如法答者不见如是少许相,故于众中说法无所畏。谓对一切所问,能作如法便巧之答覆,更无所怖畏。(四)不忘失一切智心不于余乘而求出离,能得圆满自在,一切种利益有情无畏,又作决疑无所畏、能断物疑说法无畏、决一切不退无上心,不杂于他乘,度诸有情遂得真实无畏、一切众生听受问难随意如法答,能巧断一切众生疑,故菩萨在大众中说法无所畏。谓听受有情之问难,能如法为彼等分别解说,以开解物心及断除疑网,说法教导而无所怖畏。(大乘宝雨经卷四、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七、大智度论卷二十五)p1773佛光大辞典)
“以音声轮”:音声轮即身五轮(顶轮、口轮、喉轮、心轮、脐轮)这个密宗最注重这个,密宗一讲到这个,就讲得特别详细!中之口轮,以音声于法中是用来说法的,故音声轮即代表法轮、或转法轮,“轮”者,承载、碾碎之义。承载者,运载众生至于彼岸,度脱之义。碾碎者,为破坏三障,及降伏四魔之义。“因师子吼,成阿罗汉”:以内自修成就、通达,更具四无碍智、四无所畏,故能代佛转轮,如师子吼,伏化邪外,成就无量功德,故(所以)虽示现成阿罗汉,而实是佛之真子。(四无碍解(术语)又云四无碍智,四无碍辩。是为诸菩萨说法之智辩,故约于意业而谓为解,谓为智,约于口业而谓为辩。一法无碍,名句文能诠之教法名为法,于教法无滞,名为法无碍。二义无碍,知教法所诠之义理而无滞,名为义无碍。三辞无碍,又云词无碍。于诸方言辞通达自在,名为辞无碍。四乐说无碍,又云辩说无碍。以前三种之智为众生乐说自在,名为乐说无碍。又契于正理起无滞之言说,名为辩无碍。无滞之言说即辩也。智度论二十五曰:“四无碍智者:义无碍智,法无碍智,辞无碍智,乐说无碍智。”涅槃经十七曰:“菩萨摩诃萨,能如是知得四无碍:法无碍,义无碍,辞无碍,乐说无碍。”仁王经下曰:“得无碍解,法义词辩,演说正法。”俱舍论二十七曰:“无碍解总说有四:一法无碍解,二义无碍解,三词无碍解,四辩无碍解。”法华玄赞二曰:“四辩者,即四无碍解。”《佛学大辞典》丁福保编)
1169页“降伏魔怨”:魔有四种:一、五阴魔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所以,广钦老和尚说:不要说别人是魔,你本身就是魔,因为五阴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就是魔,你能降伏它的,叫做佛;你不能降伏这个五阴的,就叫做魔,魔佛还是自家。第二、烦恼魔,诸位!这个烦恼,师妈,我妈妈讲得最透彻,烦恼。我跟她说:师妈!你不要再烦恼了,你不要再起无明。她就说:我没有理它啊,是它自己跑出来的,我真的没有想要去烦恼它,它就自己一直跑出来、冒出来,自己一直跑出来呢!我说:无明就像一阵风,来无影,去无踪。我说:很难抓得到喔!师妈就说:如果可以用绳子绑,我就把烦恼绑起来,让它动不了;但是它看不到,不知道从哪里来,也不知道往哪里去?我说:师妈!你好像快开悟了!烦恼魔,就是来无影,去无踪,绑不住它!对不对?执着某一件事情的时候,哇!执着金钱,每天那个影像全部都是钱钱钱,money money money 就是这样子,烦恼魔。第三、天魔,四、死魔。所谓魔者,即是见人修行,心生不乐,有如怨家,欲来恼害,作诸留难、破坏,即称为魔,怨人修行。
【义贯】:“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而白佛言:我”从“旷劫”以“来”,即得四种“辩才无碍”,善能“宣说”大小乘二种“苦、空”等法之义,且得“深达”第一义“实相”之理。“如是乃至恒沙如来”之大乘了义“秘密”深奥“法门,我于”大“众”之“中”皆能以“微妙”言词而宣说“开示”,令得法益;我于法说“得”四“无所畏。世尊知我有”生得之“大辩才”,故契合我之根性,而依于舌识“以音声轮”之修法,令自他两利,“教我”开“发”显“扬。我于佛前,助佛转”正法“轮,因师子吼”说法无畏,伏化邪外,成无量功德,示“成阿罗汉。世尊印我说法”于人中最为“无上”。今“佛问圆通,我以法音”而“降伏”自他种种“魔怨”,因而“销灭诸漏”结使,而证圆通,“斯为第一”最妙圆通法门。
16.身识圆通(优波离尊者)。经文:【优波离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而白佛言:“我亲随佛逾城出家,亲观如来六年勤苦;亲见如来降伏诸魔,制诸外道,解脱世间贪欲诸漏。承佛教戒,如是乃至三千威仪、八万微细,性业遮业,悉皆清净,身心寂灭,成阿罗汉。我是如来众中纲纪,亲印我心,持戒修身,众推为上。佛为圆通,我以执身,身得自在,次第执心,心得通达,然后身心一切通利,斯为第一。”】
1171页。【注释】:“优波离”:为佛弟子中持律第一。佛为太子时,优波离为东宫之理发师。佛逾城出家,优波离恐怕亦(也)有失职之咎,故即(所以就)随佛出家,但他不是国王所派遣,故(所以)不在五比丘之列。“亲见如来降伏诸魔,制诸外道”:佛在雪山苦行六年,本可成道,但是恐怕众生以为苦行可成道,因而贻误众生,故(所以)舍这个苦行,且不在雪山成道。于是起去,诣菩提树下安座。这个时候,五位陪伴的内臣以为太子退了修道之心,故未曾跟去,唯优波离始终不离,故所以如来以菩提座上降伏魔军,乃至成道后制诸外道,优波离皆得亲见。
“解脱世间贪欲诸漏”:一切世间,贪欲为本,故所以贪有欲贪、色贪、无色贪,简单讲就是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无色贪就是无色界,欲界贪、色界的贪、无色界的贪,此即(这个就)是三界的贪;诸位!贪就是生死的根本,贪一根草,你都必需来轮回,何况说贪财色名食睡?又三界之三漏;欲漏、有漏、无明漏亦是以三界贪为本。故若无贪欲,所以如果没有贪欲,则诸漏自灭,迥超三界,更不受轮回之苦。而优波离亲见释迦菩萨降伏众魔,更知修道成败的关键,皆在于菩萨的心中有无(有没有)贪欲,以菩萨心无贪欲,诸位!这一句就关键了,你修行就找到关键:有没有贪?所以,万法贪不得,万法本空,也没有东西可以让你贪。以菩萨心无贪欲,故(所以)诸魔动他不得,只有怏(yàng)然败退。这个“怏”就是心中不满,这个魔对佛不满,可是,又无奈佛何。所以说:心中不满叫做怏;为了这个字还特别去查词汇。若菩萨于魔军来袭的时候,心中稍有贪欲之念蠢动,即为魔所趁,进而为魔所制。故所以知道有无贪欲是有漏与无漏的分水岭,凡与圣之所由判。
“承佛教戒”:“戒”,梵名梵语叫做尸罗,义为清净,清净即(就)是无染。故知戒的精神尤其是心地戒。即在令行者达到离染的境界;而所谓“染”,即(就)是指欲染,乃至三界之杂染,其本为前所说之三界贪,若离三界贪,方名为持戒清净比丘。“三千威仪、八万微细”:这是指大乘菩萨之戒律。此为依小乘比丘二百五十戒,再往上修,便于二五○配上四威仪(就是二百五十乘以行、住、坐、卧),行、住、坐,它这里打成生,行、住、坐、卧,这个字打错了。行、住、坐、卧,两者相乘(二五○乘以四),得一千;再乘上三(三聚净戒),便成三千,一千再乘以三就三千,如是而得“三千威仪”。再以三千威仪配上身三语四的身口七支,三千乘七,便成二万一,再配上四惑(贪、瞋、痴、慢),二万一千乘以四,便得八万四千,这就是“八万细行”的由来。“性业遮业”:“性业”,有些事,其体性本身就是恶的,若作这些事,即有罪业,如杀、盗、淫、妄等。但有些事,其本身并不一定是恶,如饮酒、荤食、垦土等等,因为垦土有很多的虫。但这些事会引人造恶,成为造恶或犯戒的因缘,故佛制戒“遮止”佛弟子作这些事,因此就能防止一切犯戒、造恶的因缘,而于大小乘之尸罗皆得护持清净,故这些戒称为遮戒,而能令人犯遮戒之业,即称为“遮业”。
1173页,第三行。“身心寂灭”:以持小乘戒令身口不造恶业或者是不净业,故(所以)身得寂止。以持大乘戒制心,故所以其心亦寂,因而身心寂灭。身心寂灭就是身心证得空性的意思,身不可得、心不可得,没有能持戒、没有所持戒的。所以,身心寂灭,就是任何的烦恼都不能动他。简单讲:优婆离就是持戒而证得空性,我们要好好的向他学习。“众中纲纪”:“纲纪”,即(就)是法律、规矩、统领。诸位!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,任何一个团体,公司有公司行号的……。我们说:家有家规,对不对?党有党纪,国有怎么样?国法。对不对?家有家规,党有党纪,国有国法,大家为佛弟子应当遵守的。优波离梵文之义就是“上首”,且他又是持律第一,而僧团的戒律,就如同国家的法律一般。又,佛令优波离领众持律,且稽查持犯,处断轻重,统领僧众,维持律法,故说是僧众中之纲纪。
“亲印我心”:优波离依小乘“制身”之学,持戒修身,于大众中是为第一,这是他的“显迹”;而其“密行”却在于依大乘制心之戒,无念总持,心戒清净,因此如来亲自印可其心地之戒。“我以执身,身得自在”:“执”,就是持也。小乘戒律执持五根以及前五识,令不随五尘造作,故所以五根及前五识便得离杂染;以离染故,身得自在。“次第执心,心得通达”:于身得自在后,再以大乘心戒持心,悟得本心,且悟无能作所作,能所销亡,故所以心得通达。
【义贯】:“优波离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而白佛言:我”于昔日“亲随佛逾城出家”后又“亲观如来六年勤苦”,而且“亲见如来降伏诸魔,制诸外道,解脱世间贪欲诸漏”。佛成道后“承佛教”我小乘众“戒,如是乃至”大乘的“三千威仪、八万微细”之行,及规范“性业”与“遮业”的一切尸罗,尸罗就是戒律。我“悉皆”敬持“清净”,无有毁犯,若“身”若“心”一切恶不善行、恶不善念悉皆“寂”止息“灭”,成就无漏道,示“成阿罗汉。我是如来”弟子“众中”的“纲纪”上首,蒙佛“亲印”可“我”持大乘“心”地戒之密行,而以声闻乘“持”制身之“戒修身”以为显迹,而摄化大众,佛并于大“众”之中“推”我“为上”首,维系僧团。今“佛问圆通,我以执”持小乘制“身”之戒,令身离染,“身得自在”,接着“次第执”持大乘“心”地之戒,“心得通达”,悟无能作所作,成就究竟无作尸罗,“然后身心”离于能所,于“一切”境“通”达无碍,无所不“利,斯为第一”最妙圆通法门。
【诠论】关于此章经文中所言“遮业”或遮戒,虽然包括多项,但其中最重要的,还是不饮酒戒。这不饮酒戒,虽是遮戒,但却是五戒之一,而五戒是在家戒的根本,也是一切戒法的基础。因此若破了五戒,不但在家人失了优波塞(优波夷)的资格,连出家人也破了出家戒体,不复能称比丘、比丘尼。但末法时期,有些人对不饮酒戒毫不尊重,亦不如法受持。例如有人饮酒而借口说:“因为冬天山上冷,喝一点保暖。”或说:“冬天晚上双脚冰冷睡不着,须喝点酒,促进血液循环,才睡得着。”这都是不对的。此外,尚有一派人,不但供佛用酒,连修法、作法也用酒,平常更是荤酒不忌,不但不忌,还认为那是“不着相”的“无上法”,说是非一般凡夫着相的境界。“须知这些都是与如来正法相违的,非如来法,诳惑众生,自误误他,破坏佛法。非善知识,是恶知识,应速远离,不应亲近。”文字简单。
17.意识圆通(大目犍连尊者)。经文:【大目犍连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而白佛言:“我初于路乞食,逢遇优楼频螺、伽耶、那提三迦叶波,宣说如来因缘深义,我顿发心,得大通达。如来惠我袈裟着身,须发自落。我游十方,得无罣碍。神通发明,推为无上,成阿罗汉。宁唯世尊,十方如来叹我神力,圆明清净,自在无畏。佛问圆通,我以旋湛,心光发宣,如澄浊流,久成清莹,斯为第一。”】
现在就讲到这个神通,我看了一个法师他写的著作,特别的赞叹大目犍连,结果他的著作怎么写呢?他说:目犍连这个神通,是用这个肉体,用这个肉体飞上天,上天,然后能够上天堂、他方世界。在座诸位!如果用科学来讲,这个讲不通的,你去过美国吗?如果你坐飞机,是在三万英尺高的时候,飞机的外面,外面的温度是 minus 零下五十度,我们这个色身,如果有办法飞到三万英尺高,我们的身体也受不了!零下五十度,全世界没有一个人受得了,除非你用特殊的装备。对不对?穿太空装啊!要不然你一般就算你穿了很多衣服,要到零下五十度,除非你是南极的企鹅。好!诸位!我们的月球的南极,月球的南极,零下二百五十度,今天如果我们有大神通,用这个色身直接飞上去,这个温度对肉体是没办法承受的,是没有办法承受。所以,这个神通用的,除非你用这个佛证的意生身,意生身就是色身在这里,用另外一种神力出身,你才有办法,不需要受到温度的限制,这个神通,动念,他方世界就到,这个能够讲得通。但是这个法师因为太赞叹大目犍连了,他说这个目犍连是用肉体,飞到他方世界,诸位!这个讲不通的。我们这个地球,到大气层上面一百万公里,就是飞上去的时候一百万公里,一百万公里,也就是这一些卫星停留的这个阶层,一百万公里,那里面统统没有空气,零下都是将近一百度的,都是算是零下。
那么,这个色身,诸位!你知道吗?假设说:我们现在用个例子,不要说零下二百五十度,我们说零下一百五十度就好,诸位!你零下一百五十度,今天假设说:我们讲《楞严经》的时候,突然零下一百五十度,诸位!你就这样回去家里,当你零下一百五十度的时候,你出去外面看,没有一部车子,所有的车子都停摆。就算让你走到家里,你第一个要做的工作是什么?要把你那两只脚先锯掉!零下一百五十度,我们这两只脚一出去以后,一般我们的袜子没办法保暖,没办法保暖的,零下一百五十度,我们的冷冻库才零下三十度而已啊!现在讲到神通的,来求证说:这个神通是不是用肉体来讲神通?这个问题。一百五十度是怎么?如果你在外面坐了一辆计程车,假设说来到这个文殊讲堂,一开门以后,一秒种以内,你要立刻进来文殊讲堂,如果经过第二秒、第三秒,你的动作变成……。走进文殊讲堂,(师父演示冻僵的样子)零下一百五十度,二秒钟立刻就冷冻!只走到那里。好!那么如果说:你今天从文殊讲堂走出去外面,回到你家,零下一百五十度,第一个工作要做的,就是赶快把那两只脚锯掉、两只手全部锯掉,因为它会冻伤,而且是很严重的冻伤,非常严重的冻伤,非常严重的冻伤!我们这个皮肤,我告诉你:烧伤还有救,冻伤没有办法,冻伤统统要砍掉的!你绝对不会说,你去爬喜马拉雅山,去冻伤的人,因为这个手指头,曝露在零下四、五十度,才零下四、五十度,那个手指头,三分钟,血液立刻就全部停止、循环全部停止,冻伤的全部都是发黑,回来立刻砍掉,砍掉!只有一种有办法,有一种办法可以回到你家的,就是要把所有汽车的轮胎,轮胎全部拿出来,把它锯了二片放在你的左脚跟右脚,而且那个轮胎,把所有的能够保暖的统统要裹上,包上去……。要轮胎,用你的鞋子没办法,用我们开车的轮胎,做成这么大双的鞋子,轮胎,才有办法走到你家。
所以现在讲到这个神通的问题,目犍连,因为这一本书是写用肉体,那么,这个不符合科学,科学讲不通的!一个人,你上升到天堂去,它根本就没有空气啊,它没有空气。而且天堂是不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层次?它的相是不是?也不是你肉眼可以看得到的,天堂,它是不是另外一个阶段?就像人没办法看到鬼一样,它另外一个空间,天堂也是另外一个空间,另外善业所构成的一个空间。所以应当这个神通是用意生身去的,肉体是没有办法去的,肉体是没有办法的。好!那么如果说肉体有一些办法,会飞行啊还是什么,有!也许在地面上,我们就不敢讲,譬如说你在地面上,看到一些阿罗汉怎么样子,也许可以看得到这样的功夫;但是,这个书说:上天、飞地遁地,这个完全不符合!那到地狱去就更不可能!诸位!我们的地心,以地狱来讲,我们的地心是一万二千度,我们的地心比太阳的表面,太阳的表面才六千度,我们的地心,我们住在一万二千度的上面,地球的地心是一万二千度,摄氏喔!你一个人,一个目犍连再大的神通,你跑到地心去,就算表法的,那个地方是地狱,开什么玩笑?一万二千度是所有骨头都烂光了,不符合科学的,完全不符合科学的,也没有那种能耐,没有那种能耐。所以,无论你哪一个角度,讲到这个神通的问题,我认为,它是一种就像《楞伽经》讲的,证得意生身,八地菩萨以上的意生身,人坐在那个地方,神通这样出去,那个不怕火、不怕水的,上天堂、下地狱,那个都没问题的。要讲这个肉身,诸位!讲不通,从科学角度来讲,讲不通,上面没有空气啊,温度都零下几百度的,你怎么去啊?对不对?这个肉身怎么有办法?
有的星球它是甲烷,那是毒气啊,全部都是瓦斯,像木星的卫星,木星的卫星,它一个星球看到有水,那个有水是甲烷所构成的,CH4全部都是瓦斯,那你怎么在那边有办法过活?没有办法的!所以,讲到这个神通,在经典只有讲有神通……。有神通、有神通,那么到底这个神通,是肉体去飞?还是另外人定在那边出身、分身出去?对不对?我们就不知道了。佛也许有,那一般证得阿罗汉的是不是有,我们不知道。但是,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,这个肉身是没有办法的,无能为力的。那么,如果说是证阿罗汉呢?人家是证阿罗汉,这个我们就不敢用猜的了,从一般的肉体来讲,是没有这个能力的,除非你有特殊的装备。你有什么特殊的装备,你到地心一万二千度那边,说那边表法,是地狱来讲,你建什么太空舱,到那边也都熔化了!所以,这个讲不通的。现在讲的讲到科学跟神通的判断,给大家做参考。
【注释】:“宣说如来因缘深义”:此即(这个就是)“诸法从缘起,如来说是因,是法因缘灭,是大沙门说。”这个偈子。一说:舍利弗听到此偈之后,就去告诉目犍连,因为他们两人原是好朋友。然而依于此经,则是目犍连自己亲闻。又,二人根器、业力、因缘都相近,故(所以)皆闻同一偈而开悟、出家。“我顿发心”:“顿”,就是顿然,当下。“发心”,由本所修之意识心而开发真如本心。“得大通达”:以真心显发,故得心通;心通故得大通达。此大通达即是神通。
“袈裟着身,须发自落”:这就是所谓的“善来比丘”。若佛世尊对着请求出家的人宣说:“善来比丘!”,那人即应时须发自落,袈裟着身,即得比丘具足戒,成为沙门。这是由于彼人宿昔之愿力所感及佛世尊的威神之力所加持。又,此亦为出家人得比丘戒的十种缘之一,但这一种得戒之缘,只限于世尊的特授之作法,别人无法如是传比丘戒,“善来比丘”最早的即是憍陈如等五比丘。而根据《善见律毗婆沙》卷七所载,于佛世时,以“善来比丘”而出家、得戒者,共一千三百四十一人。依《四分律》,比丘共有八种:一、名字比丘,二、相似比丘,三、自称比丘、四、善来比丘,五、乞食比丘,六、着割截衣比丘,七、破结使比丘,破结使,这个“结使”就是烦恼的意思,破结使比丘就是证阿罗汉果了。第八、受大戒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比丘。一般都是受大戒白四羯磨,一般都是这样子。“善来比丘”为此中之第四种。关于善来比丘,经上说:“诸佛常法,若称善来比丘,便成沙门。是时世尊告迦叶曰:‘善来比丘!此法微妙,善修梵行。’是时迦叶及五百弟子所著衣裳尽变作袈裟,头发自落,如似剃发,以经七日。”我对这一段事情,对这一段保留,这个大乘讲的这个实在是……。这个五百个就自己立刻就变,那又不是在变魔术,这是不是有其他的含义,我们不知道,要不然这个,太神了,太神了!所以大乘有一些记载的话,就像师父所讲的一样的,很多记载,都是用理性来看待比较好。(《中阿含经》卷十五,《大正藏》卷二、页六二一)此外,诸经论中也都载有关于“善来比丘”之事,如《佛本行集经》、《毘尼母经》、《四分律》、《五分律》、《摩诃僧祇律》、《十诵律》、《俱舍论》等。那么师父以前也研读过律藏,都知道,“善来比丘”到处都可以看得到,就是只要一念这个“善来比丘”,须发自落,袈裟就着身,看到今天为止,还是不解,很难解这个问题。
“我游十方,得无罣碍”:这是指以神境通(或又称神足通)而游于十方。“无罣碍”,即也就是自在无碍。“神通发明”:“发明”,就是开发明彻。此指以神通力而发明如来藏心。“推为无上”:目犍连之神通力为佛弟子中第一,故所以如来推为无上。“无上”但指在佛弟子中无有上,不包括佛在内。因为目犍连的神通力,若与佛世尊相比则犹如小巫见大巫。就像我如果赞叹徒弟说:哎呀!你很有智慧!大概就是这个意思。
1179页。“宁唯世尊,十方如来叹我神力”:“宁唯”,岂只。岂只是释迦世尊一人赞叹我的神通力,连十方如来也都如是称赞、赞叹。同样的,并非十方如来皆共赞叹目犍连的神力,就表示目犍连的神力即可与如来相提并论。就如同《地藏经》中,释尊也赞叹地藏菩萨说:“地藏,地藏!汝之威神不可思议!”我们每个月里面,都找一天诵《地藏经》,对不对?大家这个《地藏经》诵得滚瓜烂熟,就看到这一句了。而且也说地藏菩萨的威神之力,不仅是释尊一人称叹,连十方如来亦共赞叹。但这也并非表示地藏菩萨的威神就可与如来相比。相反的,地藏菩萨自己却对释尊涕泣而说:他的神力完全是因为如来加持才得如是!如果不是如来慈悲加持,他绝对不能得这样的神力,作这么多变化,成千百亿分身、化身,度脱无量有情——如来之弟子,有智慧、善根者,于此须善思之!是故勿以得少为足,以行少为傲,诚如《楞伽经》中说:若无如来加持,世间乃至无有一人能修行者(更何况开悟)!
简单讲:所有的讲经说法,都要有佛的加被,要加被;我们讲的是指正法,指正法。如果说是魔的加被,那开示的就歪道、歪法,乱讲一通了,叫做敢死队,我们是怕因果的,不可以乱讲的,佛怎么讲,师父就怎么讲;祖师怎么讲,师父就跟着怎么讲,我们不能自己创造。乃至无有一人能说一法(更何况“广度众生”)!故知一切皆是如来慈悲威神力故,故所以此间称为“一佛所化世界”:是故,为佛弟子,勿矜己能,勿夸己德,一切皆当“推仰如来”所以,一切荣耀回归到佛陀,这个是真正佛弟子,要赞叹要赞叹佛。推仰如来,——此除为觉知如来恩德之外,复为发菩提真修行者去除我慢、销泯四相(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)之无上微妙法门,何以故?“推仰如来,无能无所”,能所亡故,我相即灭;我相灭故,我无可得;我不可得故,“慢”何附丽?附丽就是存在,这傲慢怎么会存在呢?——是故,若有修行、所证、所悟、所得,即当作是思惟:“都不是我自己行,都是佛菩萨的护念加持。”这样一想,还有什么好骄傲的?又,我相者,轮转生死之本。是故真修行者,于一切所修所行、所知所解,应如是了知,如是信解,如是降伏其心,如是正知而住。(附及,目犍连在此不是着我慢,而是他本是菩萨,示现声闻而来护佛正法,故仍依声闻法而作是说;此是声闻常法,非关我慢,因为慢是六大根本烦恼之一,而阿罗汉烦恼已尽,故不可能仍有“慢心所”现行,他只是奉佛教敕、依法自陈所证境界,其它二十四圣亦皆如是。)
“我以旋湛”:“旋”,就是旋转。“湛”,就是湛然常住之体,指如来藏心。此言:我以旋转有分别之意识,归于如来藏湛然之体。“心光发宣”:“宣”,就是宣流。心地之光显发宣流。“如澄浊流,久成清莹”:意思是指:以这样的“旋湛”之功,而令“心光发宣”,并不是只旋转一次就大功告成了;因为“理可顿悟,事须渐修”,心识中无始以来业力的积习,十分的强大,所以,我们无明烦恼、习气,从来不会善待真如的,打得你真如没有出头天的日子。那我们修行就反过来了,记得!无明从不善待真如,简单讲:你烦恼一起来,真如跑掉了,它绝对不会让你真如出头的,真如就是我们充满智慧的那一颗心。在座诸位!当你发大脾气的时候,当你掉进烦恼忧郁的粪坑里面的时候,你就记住,你的心已经被魔控制住了、被无明烦恼控制住了,你挣脱不出来,你挣脱不出来,不见真如,只见无明烦恼。如果你能够学习佛的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,讲话用柔软心,懂得礼貌,有分寸,你的真如就慢慢慢慢……。那一盏灯,那一盏灯,真如的灯就慢慢慢慢……。如果你下定决心:这个世间,如梦幻泡影的世间,看到不合理的,或者是不讲道理的众生,一定有,我一样如如不动,也不取于相。你的真如那一盏灯就亮起来!什么事情不要太耿耿于怀,不然你会生病。什么事情不要太神经,要不然你的生病是指日可待的。
人家若说:师父!您现在的气色怎么这么好?我就把那条神经线抽掉了啊,我现在脑袋里已经没什么神经线了,你如果好,我也好,就是这样,心的烦恼就会少。什么事情,不在其位,不谋其职,每一件事情都要管、大小事情你都要搞,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?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?人的体力是有限的、时间是有限的,对不对?我们做上人也是这样子,分层管理,你当家,要管理,是不是?你要怎么管理,厨房管理,各个店面、流通处,是不是?法宝,麦老师、赵老师,各个分开来;101室,你的工作是什么,这样分开来,这样在上位的人,相信他们、信任他们,就是这样子。好!我们一定要做到: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,我对他有疑问,这个人绝对不用;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,我用了他,就绝对不要怀疑,要不然你日子不好过。所以,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,要做到这样子。所以当他进来我们文殊讲堂做义工的时候,那一组的时候,各个组长,你要切记!训练是后来的工作,是要进来的那个人能用不能用?这个要很小心!有的来挑拨离间,每天都在造口业,喔!这个不能用,这个不能用!今天在你面前讲得很好听的,到背后说你很多的坏话,这个人打死不能用!他有一天也会在背后讲你坏话,思想不健全的也不行。
所以,像师父这样子,我也是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,我用了他,我就不会怀疑,这就是我的个性。对不对?所以,每一个层面,各个负起这个责任,这样师父才会“看活”,就是快活的意思,“看活”,才不会说:这个都是命运来“创治”,不要常常讲这句话:这都是命运来作弄!不要这样讲。对不对?你那个眼光、智慧,要判断一件事,就要先精准,精准。所以,新进的这些工作人员,我都跟潘师姐讲:来来!麦老师、赵慧来!101室大家开个会。我不会武断:这个人行不行,过去怎么样子、能不能。要进来我们文殊讲堂,没有那么容易,这个要很大的善根的,很大的善根!但是,很可惜的,如果进来文殊讲堂的义工,或者工作人员,却不懂得听经闻法,这个就非常非常的可惜,非常的可惜!距离师父最近,却离我最遥远,离我最遥远!底下说:心识中无始以来业力的积习,十分的强大。《地藏经》中说:“众生业力甚大,能深巨海。”所以这以旋湛力令心发光的工夫,就如同要把一条污浊的河流之水,令它澄清一样,须要下很大工夫,且须经一段时间,方能有成,故所以说“久成清莹”。“莹”,晶莹,透彻明亮。旋转久了,即成清净晶莹。
【义贯】:“大目犍连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而白佛言:我”当“初”尚未出家时,“于路”上“乞食,逢遇优楼频螺、伽耶、那提三迦叶波”,彼等“宣说如来因缘深义”之偈,“我”一闻偈“顿”由意识而开“发”本“心,得大通达”。即投佛求出家,“如来惠我”为善来比丘,当下应言即自然“袈裟着身,须发自落”,而得具足戒,成为沙门。“我”以神境通而“游”于“十方,得无罣碍”,并以“神通”力而显“发明”了第六意识本如来藏性(于是神通境界更加提升,以从如来藏本心而发故。)故所以佛世尊“推”许我于佛弟子中神通最“为无上,成阿罗汉”道。“宁惟”(岂仅是)“世尊”如是推许,连“十方”世界之“如来”亦皆称“叹我”之“神力”,普利十方,“圆”满“明”彻,“清净”无染,“自在”解脱、降伏魔怨,得“无”怖“畏”。今“佛问圆通,我以旋”转有分别之意识,归于“湛”然常住一真之心体,此“心”地之“光”显“发宣”流,犹“如澄”清污“浊”之水“流”,旋之既“久”即得转“成清”彻晶“莹”只流,“斯为第一”最妙圆通法门。
D.七大圆通。
18.火大圆通(乌刍瑟摩明王)。经文:【乌刍瑟摩于如来前,合掌顶礼佛之双足,而白佛言:“我常先忆久远劫前,性多贪欲。有佛出世名曰空王,说多淫人成猛火聚,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。神光内凝,化多淫心成智慧火。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。我以火光三昧力故,成阿罗汉,心发大愿,诸佛成道,我为力士,亲伏魔怨。佛问圆通,我以谛观身心暖触,无碍流通,诸漏既销,生大宝焰,登无上觉,斯为第一。”】
【注释】:“乌刍瑟摩”:义为火头,也就是火头金刚,密教称为乌刍瑟摩明王。又密教中又有一尊秽迹金刚,是与乌刍瑟摩同尊异体之尊。这秽迹金刚师父修过的,秽迹金刚。类似显教之普贤菩萨与密教之金刚萨埵、或金刚手菩萨。“性多贪欲”:此“欲”是指淫欲。那时乌刍瑟摩犹在凡位。“有佛出世名曰空王”:“第一义大空”是一切空之王,这尊佛以证此空为其本修因,故(所)以彼为佛号,示因果不二也。《法华经》中佛说:“我与阿难,同于空王佛所发心。”可见乌刍瑟摩亦与释尊,往昔曾同在空王佛座下为同学。
“说多淫人成猛火聚”:凡众生淫欲起时,全身火热,故说多淫人成猛火聚。此淫欲之火,不但能乱性,坏人理智,烧诸善根,而且能焚灭心中智慧之种,令成焦炭,化为乌有。且淫欲,当人在生时现为欲火,令造众业;这个你打开报章杂志,每天都为这个杀人,他女朋友要求去,他就砍她!夫妻之间,为了这个也互相告。所以,男女的这个欲,小说家也写了很多,电影都是为了这个,死得很惨的也是这个!当人死时则化为业火,引领中阴身生于恶道。
“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”:这是空王佛善能观机施教,令行者于断惑与证真二事,会在一处,亦即(也就)是当体转烦恼成菩提也。“诸冷暖气”,指令行者不但觉了,而且观察淫心动时“暖气”如何生起,如何运行,乃至如何遍布四肢百骸,以至如何令全身皆有如猛火在焚烧一般;并且还要更进一步防微杜渐,亦即(也就是)观察了知欲心未起之时,全身本来清冷之气(“冷气”),如何在欲心刚发动时,渐渐有暖气或热气产生,从何处最先产生,随后传到何处,最终如何次第及于全身。如是观了,即知淫欲之心如何影响整个色身,乃至如何令色身发起不可遏止(就是失控的意思)遏抑的变化及冲动,甚至会不计一切,必定一求满足而后已。
诸位!自古以来,皇帝死在这一关的,看有多少人!有一个居士、年轻人,他说:师父!我这个淫欲心很重,常常动念,怎么办?有时候半夜睡不着,还去找对象,花钱,花钱!他很老实,很老实,他说:我这个没有办法,实在太难!我就跟他讲:你回去洗冷水澡!我就叫他洗冷水澡。后来经过了半年,我说:那你情况怎么样,有改善吗?师父!我跟您讲,我一天洗七次,没用,还是没用!我就叫他:那你每天白天跑五千公尺,跑五千公尺,慢跑慢跑……。跑五千公尺,然后过午不食,过午不食,晚上很饿的时候,吃一点点就好。再经过半年,他说:师父!有效!有效。产生效果,他每天慢跑,走五千公尺,慢跑,类似走快一点,降低。我说:你要有正当的娱乐,譬如说爬山啦,对不对?还有,找善知识聊聊、同参道友,所看的要健康,知道吗?他说:好!是是!后来他就真的这个欲念就慢慢慢慢的淡泊了,收到了效果。我就叫他每天跑五千公尺,第二,因为他是年轻人嘛,对不对?年轻人,第二个就是过午不食,他真的收到效果了,他收到效果了。
有一个老的,一个年轻人、在家人,问那个老人家:阿伯!那个阿伯受菩萨戒。阿伯,阿伯!我这一关都对治不了,这个欲望来了,控制不住!你告诉我:你七十岁了,你受菩萨戒了,你告诉我,你怎么样去降伏这个欲望?那个阿伯就跟他讲:我也正在想办法,我正在想办法!七十才开始要想办法,我正在想办法要降伏它。七十!简单讲:阿伯也没办法,他就是没有跑五千公尺!但是如果叫阿公、阿嬷去跑五千公尺,只怕每一个都会口吐白沫,那个也不能用这种年轻人的方式。所以这一关,看开的人很容易;但是,看不开的人,他就会很难,这一关变成两极化,两极化。天界来的,天界来的,结婚以后,她先生要碰她,她都不要给他碰,她对这个欲望很淡泊的。不是性冷感喔,对不对?孩子也生了,她对这个很淡泊,她就天界来的,天界来的对这个就很……很淡泊这个东西;但是,如果是业障重的人,那就会很重视这个。所以,这个变成两极化,有的人对这个非常没兴趣,有的人对这个就非常的执着,那就看你宿世是什么因缘再来的。那么今天,今生今世我们一定要有健康的、正确的观念,看开了就是一堆骨灰,跑不掉的;看不开,其实是你的妄想。
1184页,“神光内凝”:“神”,就是不可思议、超乎凡俗之理解,称之为“神”。以此“光”为真如来本心之本有智光,故所以超乎凡俗之思议境界,因此称之为“神光”。“凝”,就是凝聚、收敛。须知淫心动时,整个六识心都往外奔逐追求,故是极端放逸。然此放逸求欲之心,原与真如本心,非一非异:若放逸之,则成焚身之欲火;若如果是内敛之,则成神光——同是一心,其用之方向不同,一往外驰、一向内聚,即有天渊之别。往外奔则光热发散,耗神费力,令心狂乱;内敛则光热内聚,转成清凉。
“化多淫心成智慧火”:这就是所谓“就路返家”,也就是前面所说:将断惑与证真合在一处,转烦恼为菩提,诸位!转烦恼为菩提,知道这只是个名词,是悟到烦恼本空,不必转,菩提就显现的意思。千万不要多一个转,如果说:转烦恼成菩提,那么那个菩提就建立在烦恼之上。要了解,转烦恼成菩提这个名词,是唯识学里面所讲的:转识成智、转烦恼成菩提,一切经典都这么写;但是,那个“转”字,是为了让初学佛法的人能够理解。但这个“转”字是不对的,如果转烦恼成菩提,这个菩提就建立在烦恼之上,也叫做有烦恼的菩提。所以,转烦恼成菩提,重点是了烦恼如幻、本空,菩提就现,是这个意思,叫做转烦恼成菩提,不要被名相困死了!将最弱的转成最强的,将最大的缺点转成最大的优点:同样是火,就看你怎么用它。附及,这与现代将粪坑或垃圾场、或堆肥所生的沼气,用作燃料的煤气一样,即是转最无用之物变成最有用的。
这又可见,淫心与智慧本是两极端,然而净与秽并非绝对的,也并非决定的;亦(也)可见佛法所说的“诸法无自性”是非常有道理的。因此亦可知净与秽本无自性,以无自性故,所以可转。然而要转秽为净,是须要有大力量的,而这大力量却只在一念之间;不过这一念之间,却包含了极多的善根及无量劫的修行,方能得此智力,令于一念相应,成就此一念之转——因为一切的凡圣、迷悟、生死涅盘,也(全)都是在于这“一念之转”。故须(所以)知此一念之转,实是旋干转坤、一百八十度大转,是非同小可的转,故勿轻此所以不要轻此“一念之转”,以为只是“一念”而已,没什么了不得。又,前面虽说淫心与智能皆无自性,但莫闻无自性即(就)说“淫欲即(就是)智慧”,那是混淆是非、谤一切法的。因为只说两者皆无自性,并未(没有)说“淫欲即(就)是智慧”,因为多淫还是会令人欲火焚身,令人于生时为迷愚之人,死后就会堕焚烧地狱;而智慧还是会令人清凉、光明,生的时候得为贤圣,当来得证无上菩提。故所以其间是有绝对的、绝然的不同的:然而其差异,如上所说,只在一念之转:一个是往外驰骋、驰逐,另一个是向内凝摄。所以说:学佛第一个要先离相,第二个就要离念。离外相,第二个就是离内念,执着的念,离相、离念,要慢慢的离,放。
“我以火光三昧力故,成阿罗汉”:谓乌刍瑟摩以火光三昧之定慧力,断诸结使,而证入圆通,示成阿罗汉。“心发大愿,诸佛成道,我为力士,亲伏魔怨”:以受佛开示而得修证道果,逮得已利后,发愿护佛正法,报佛恩也。“力士”,即金刚力士,又称金刚密迹或密迹金刚。以其降伏魔怨之力巨大,故(所以)称为力士。又以其行迹隐秘,不为凡夫所知,亦不易为众魔所觉知,故所以称为“密迹”;又以其行迹连魔亦不能觉知,故其所以欲破其魔的时候,魔便不易遁形。又,金刚者,坚固不坏,而能破坏一切,此这个是指能破坏一切恶业之障。又,火头金刚之三昧真火,可以焚烧一切众生诸恶业、烦恼、以及魔业、魔障,故为佛之金刚护法,最为称职。(未完)
楞严经讲解241:道理知道叫见惑,知道做不到是思惑,要契入就要断思惑(习气)
楞严经讲解243:真的下功夫,就一定要把无量劫来的习气当作是你的敌人
楞严经讲解244:人死时根尘俱舍,而闻性仍是继续再作用下去,助念多么重要
楞严经讲解245:你所有的根尘在运作你的行住坐卧(包括起心动念)都是多余的
楞严经讲解247:今天在座诸位听楞严经,栽培的统统是下无漏的种子
楞严经讲解248:生活在二元对立的观念里面,你的苦就永远没有尽头
楞严经讲解249:还有不满别人、有攻击别人的心态,就表示你的心没有自我降伏
楞严经讲解252:弹指就是一念,一念就是百劫,没有时间长短的
楞严经讲解253:没有能耐、能力来分辩正邪,你才执着某一种角度认为叫做对
楞严经讲解254:学佛不必多,深知贪欲为诸漏根本,你这辈子就快活
楞严经讲解255:修楞严大定的首先就一定要断淫,淫为坏定之冤贼
楞严经讲解256:今天的台风、飓风都是众生的共业所感,无明力的共业所感的世间
楞严经讲解258:一念南无阿弥陀佛,所有的贪、嗔恨、愚痴心统统断尽;这是真念佛人
楞严经讲解259:佛有交代,不管什么再来人一经认出身分,就必需入涅槃
楞严经讲解260:真修行就是你的个性真的改变了,没有任何情绪,一心都是佛号
楞严经讲解261:你下手处心无分别,平等的对待一切众生就入佛的正见
楞严经讲解262:记住修行不要左顾右盼,要直接就往极乐世界冲
楞严经讲解263:当今末法钝根障重之人即使作错了事,都说他不得骂他不得
楞严经讲解264:把所有功德变成一百分来讲,只要闭上嘴巴不再造口业就得了四十分
楞严经讲解265:把生命回归单纯的人就接近真理,能约束身口意依教奉行就是真的佛弟子